不斷在語文的迷宮裡遊獵
註:本文為1997年作品,是寫作風格開始轉變的第一篇代表作,  具有文化評論的風格雛型。  聲音轉成語言,語言生成文字,語言在流光中消失,文字因為書寫、保存而積累,一晃,數千年,形成作家波赫斯筆下的「巴貝爾圖書館」,不知數目,無窮無盡的空間,現在仍繼續增長的迷宮。
 語文是工具,為了溝通瞭解的原初目的而產生;語文是知識,描述世界,建構人類文化、生活,涵蘊思想、觀念;語文是藝術,凡以人的「感覺」決定語文基本單位聯結的型態,就有無限變化的可能,一如音樂是音符的魔術,繪畫是色彩的奇幻。
 語詞的意義在於它在語言中的使用,而使用要在語言的情境脈絡中才能顯現功能。語言哲學大師維根斯坦想到一個絕妙的比喻來描述這種狀況:「遊戲!語言是遊戲。」語言在交錯聯結聚合的使用中展開意義,日常語言是生動的遊戲。書寫產生作品,書寫的規則有精粗繁簡鬆嚴,對於規則的思考產生理論。
 語文的閱聽者-思考感覺行動的主體,創作者-另一個思考感覺行動的主體,在閱聽的情境中主體雙方進行溝通。哲學思想家梅洛龐蒂提出「互為主體性」的關係現象,以喚醒對這個人文世界漠視的我們。
 人類無法逃脫實體存在的困境,衰變是無法與上天爭辯的無奈。創造是與衰變搏鬥的生存力量,只要人類生生不息,創造就源源不絕。誰開始書寫,誰就開始創造,誰開始閱聽,誰就開始在迷宮裡追尋,誰開始在迷宮裡追尋,誰就開啟另一個書寫。遊獵!在我們的軀體腐朽崩解前。
 電腦科技帶來變革,我們說這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,迷宮不斷被增殖複製,迷失的焦慮恐懼逐漸消蝕遊獵的快感。
 沈清松教授在「資訊科技與哲學的省思」這篇文章說,世界提供豐富的資訊,我們「往往只看到這個資訊好,那個資訊也好,每天都在稱讚別人製造的資訊,而自己製造資訊、知識、智慧的能力反而減縮了。我們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『逐資訊而不返』,對自己的生命、內心沒有體驗,自己的綜合能力和創造能力也逐漸在消失耗弱。」
 主體自身流失的力量要由主體自己找回!當思考感覺行動的主體不再迷失,讓我們繼續書寫與閱聽。



.msgcontent .wsharing ul li { text-indent: 0; }



分享

Facebook
Plurk
YAHOO!



 

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msinzdleckrj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